
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以培养小学、学前教育师资为主的市属高校。2010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,独立升格为专科层次师范学校。
学校办学历史悠久。学校前身是与共和国同龄的山西省太谷师范学校和成立于1985年的山西省太行师范学校。建校70多年以来,始终秉承“爱满天下”的校训、“向真、崇和、致远”的校风、“严谨、博雅、垂范”的教风和“乐学、善思、践行”的学风,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,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,取得了卓越的办学成果,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。
学校设备设施完善。学校校舍建筑面积14.4万平方米,设有办公区、教学区、生活区、运动区。学校固定资产总值约5.07亿元,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6159.09万元,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8283.9元。建有校内实训基地234个,拥有音乐楼、美术楼、体育馆、培训中心、多媒体电子教室、电视演播厅、电子备课室、电子阅览室和语音室等多个场馆,完全能够满足教育教学和实训需要。
学校师资力量雄厚。目前,全校教职工569人,其中教授4人,副教授111人,博士5人,省三晋英才2人、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,市学术技术带头人9人。学校教职工获得国家级荣誉60人次、省级荣誉125人次、市级荣誉60人次。近五年来,批准立项省级科研课题97项,市级重点课题139项,校级科研项目260项。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45篇,其中核心期刊10篇;出版著作、教材89部;获山西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2项。
学校办学特色鲜明。学校以创建省级“双高”院校为目标,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,筑基“内涵发展”,驱动“转型发展”,共赢“联合发展”。目前,设有31个专业及方向,其中,师范类专业10个,非师范专业21个,获批山西省“十四五”职业教育品牌专业1个、高水平实训基地6个,山西省高水平建设专业2个、山西省骨干建设专业2个、重点建设专业1个,山西省高水平实训基地2个、重点实训基地建设项目4个,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;获批省级思政工作室(培育)1个、省级特色文化育人品牌12个(培育2个)、省级思政微课57门、省级精品在线课程5门、省级“职教金课”9门。学前教育专业于2023年被教育部认定为教师资格证免试专业。
学校教学质量一流。目前,学校设置7个系部,拥有202个教学班,在校学生达7435人。近年来,学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85%以上,始终位列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前列;毕业生“专升本”达线率和教师资格证考试通过率位于全省高职高专院校第一方阵。坚持“以赛促学”“以赛促教”“赛教结合”,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国赛二等奖1个、三等奖1个;获得山西省职业院校教学技能大赛各类奖项200余个,获得省级其他类型竞赛一等奖2个、二等奖5个、三等奖10个;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中,连续五年获得国赛三等奖;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,团队连续13年参加国赛并获奖217项,其中国家一等奖5项、二等奖19项,山西省一等奖18项;获得山西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次、二等奖1次;获全国职业院校外语课程思政案例专项赛高职组一等奖1次,省级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1次;获全国语文微课大赛特等奖1次、一等奖1次、二等奖1次。
学校社会服务优质。深入开展市校协同创新专项行动,积极探索新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,先后与山西师范大学、太原师范学院以及10所中职学校签订了校校合作人才培养协议。拓展教育资源,与和顺县人民政府、晋中市“五馆”、榆次中维控股集团、山西华信天下图书管理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合作协议,实施协同育人项目。持续与忻州、晋中教育行政部门合作建设14个实习基地,不断完善了权责明晰、稳定协调、合作共赢的“三位一体”协同培养机制。加强校地合作,与山西智创城NO.4共同打造“实习实训基地、创新创业基地,成果转化基地”三个基地。积极传承和弘扬地方优秀文化,与平遥县薛氏漆艺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创设漆艺大师工作室、陶艺大师工作室、图形创意实训室、茶艺实训室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综合制图室、壁画技艺传承工作室、书法专业实训基地、山西省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基地、师生书画活动中心等。
学校社会声誉良好。学校先后荣获国家教育部“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”“国家级书法教育规范化示范校”“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”等荣誉称号;荣获“山西省劳动模范先进集体”“山西省文明学校”“山西省平安校园建设单位”“山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”“山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省级示范校”等荣誉;荣获晋中市“文明和谐单位”“职业教育先进集体”“四星级党组织”等多项荣誉。
擎旗奋进正当时,踔厉奋发再扬帆。展望未来,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,紧紧围绕省委、省政府、市委、市政府的决策部署,以更加昂扬的斗志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、更加务实的工作举措,坚持以师为基、多元发展,凝心聚力、务实笃行,守正创新、砥砺奋进,全面推进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,向着省级“双高”院校办学目标阔步迈进,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!
(统计数据截止时间为2025年10月)

